◗226:10 善導十徳 第十三
◗226:11 歎善導徳為三。一者垂迹門、二者本地門、三者観心門。付垂迹門、準例天臺且歎十徳。
◗227:13 一者至誠念仏徳、二者三昧発得徳、三者仏従口出徳、四者為師決疑徳、五者造疏感夢徳、六者化導盛広徳、七者遺身入滅徳、八者敬徳造寺徳、九者遺文放光徳、十者形像神変徳。
◗227: 2 一至誠念仏徳者、合掌䠒蹉一心念仏。非力竭不休、乃至寒冷亦須流汗、以此相状表於至誠。観念法門云、但知合掌。
◗227: 4 二三昧発得徳者、来意 云云。是則身見仏 云云。綽公即授与無量寿経。導披巻詳之。比来所覩宛在。因即入定七日不起 云云。
◗227: 6 三或仏或光仏従口出徳者、先来意 云云。復云、或自念阿弥陀仏一声、即有一道光明、従其口出。十声至百声、巧妙亦如此 云云。讃云、善導念仏仏従口出。 云云
◗227: 9 四為師決疑徳者、綽歎其深詣、因請入定観当得生否。導即入定須臾報曰、師当懺三罪、方可往生。一者師嘗安仏尊像在簷墉下、自処深房。二者駆使策役出家人。三者営造屋宇損傷虫命 云云。
◗227:12 五造疏感夢徳者、来意 云云。就感夢有二。前夢・後夢也。言前夢者、善導大師欲造観経疏、先七日祈請之感霊夢、其霊夢状具載疏第四巻末 云云。聖徳太子造法花疏時 云云。次後夢者、造疏已後、又七日祈請之 云云。造已祈請、其例非一。花厳澄観 云云。慈覚大師両経疏 云云。礼讃・観念法門等、源出於此疏意。若無此疏霊夢証定者、礼讃・観念門何必用之乎。
◗228: 4 六化導盛広徳者、来意 云云。化諸有縁、展転授浄土門。京花諸州僧尼・士女、或投身高嶺、或毀命深泉、或自堕高枝、焚身供養者、粗聞四遠向百余人。諸修梵行、棄捨妻子者、誦阿弥陀経十万至三十万偏者、念阿弥陀仏日得一万五千至十万偏者、及得念仏三昧往生浄土者。不可知数 云云。具如伝記。
◗228: 9 七遺身入滅徳者、導謂人曰、此身可厭、諸苦逼迫、情偽変易無暫休息。乃登所居寺前柳樹、西向願曰、仏威神驟以摂我、観音・勢至亦来助我、令我此心不失正念、不起驚怖、不於弥陀法中以生退堕。願了於其樹上投身自絶 云云。此徳亦有異説、如龍樹菩薩 云云。
◗228:13 八敬徳造寺徳者、来意 云云。御入滅後、京師士第夫傾誠帰信、咸収其骨以葬。高宗皇帝知其念仏口出光明。又知捨報之時精至如此、賜寺額為光明寺。
◗229: 2 九遺文放光徳者、来意 云云。少康、貞元初至洛下白馬寺、見殿内文字累放光明、康不能測。前而探取之、乃善導昔為西方化道文也。康曰、若於浄土有縁、当使此文光明再発。所願未已、果重閃爍。康曰、劫石可移而我之願無易矣 云云。大宋伝云、我若与浄土有縁、惟此軸文斯光再現。所誓纔終、果重閃爍。中有化仏・菩薩無算。
◗229: 7 十形像神変徳者、来意 云云。少康遂之長安、善導遺像昇於空中謂康曰、汝依吾事利楽有情、則汝之功同生安楽。聞其言如有所証 云云。大宋伝云、少康遂之長安善導影堂内、乞願見善導真像。化為仏身、謂康曰、汝依吾施設利楽衆生、同生安養。康如有所証。云云
◗229:11 二本地門者、又分為二。一本迹、二相即 云云。
◗229:12 三観心門者、善導是心作仏。云云